英国《自然》周刊网站4月8日刊登题为《无论准备好与否,人工智能正在进入科学教育领域,学生们对此有自己的选择》的文章,作者是萨拉·韦尔斯。
2018年,约翰尼·张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尚佩恩分校攻读计算机工程学本科。当时,公众对辅助性人工智能的认知主要是智能音箱或智能手机助手。到了2023年,约翰尼·张本科学习的最后一年,校园里已经有不少同学在使用ChatGPT。
ChatGPT是过去两年大热的语言模型,使用者可以输入信息,人工智能利用互联网作为知识目录,产生类似人类的回答。但这些新生成的东西往往缺乏准确性、创造性和完整性,给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术界和各大学迅速禁止在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担心可能出现剽窃和虚假信息风潮。斯坦福大学数据交互与STEM教学实验室负责人维克托·李表示,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工具的推出并没有导致中学出现更多的作弊现象。
尽管存在挑战,但约翰尼·张和其他学生认为,全面禁止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可能剥夺了学生对一个潜在革命性工具的使用权。约翰尼·张说:“在与老师们交谈时,我注意到,老师以为的和学生们真正利用ChatGPT所做的存在差距。”例如,学生们可能不会用人工智能帮自己写论文,而是用它来制作授课视频的闪卡。
为了弥补沟通上的差距,约翰尼·张在2023年创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让中学生、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就人工智能在学习方面的未来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这个虚拟大会共有60名发言人和5000多名参与者。学生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打破现有学习模式,为学习风格不同或有语言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
莱奥·吴与人共同创立了一个学生组织,名为“人工智能共识”。他们召集了印度海得拉巴和旧金山的学生与教育工作者进行了讨论,收集人工智能帮助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通过这些讨论,学生们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充当个人导师并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
尽管人工智能工具为穷困学生提供了一个选择,创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但学生们也担心人工智能可能对他们的教育和研究造成负面影响。ChatGPT在制造错误信息方面就很出名。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物理学家鲁珀特·克罗夫特与物理系的两位研究生共同创立了一个研讨会,讨论人工智能在自然科学中的作用。
克罗夫特说:“在科学领域,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测试,被测试的东西必须是可复制的。”但他说,用人工智能很难确定一个事物是否可复制,因为“同一个问题问ChatGPT三遍,可能会得到三个不同答案,因为它的回答有一定的随机性”。克罗夫特也认为,人工智能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帮助,例如帮助天文学家在海量数据中发现研究目标。但他强调,在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进行批判性思考。
宗塔那功和空讪迪纳说,人工智能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它可能在某些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但学生们应该警惕过度依赖这项技术,这可能会减少人际互动,减少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他们说,“这种技术应该只作为教学辅导或辅助工具”,而不是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塔玛拉·帕里斯说,学生们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还应考虑隐私和不平等问题。她指出,如果在获取人工智能工具方面存在不平等,那么也会在学生间造成“不公平”。
约翰尼·张说,正确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一个办法是,尽早说明人工智能的缺陷以及负责任的使用方法。他说,除了人工智能可能无中生有或提供不准确的信息之外,还应该让学生们知道,人工智能可能把我们社会中已存在的社会偏见延续下去。
维克托·李说,主动预防并制定明确使用指南是关键。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在不断变化,最佳使用方法是根据对象和领域不同,制定不同的使用规定。在这个过程中应考虑学生们的意见,并确保人工智能工具的公平和有益使用。毕竟,人工智能工具会一直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