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时代,To B还是To C,这不仅是个问题,还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商业模式之争,关乎技术发展和市场定位。AI大模型商业化,是技术与市场的双重挑战。

To C市场潜力巨大,但变现难。中国12亿互联网用户,是To C市场的金矿。快速增长的用户数,海量真实数据,都为模型能力提升提供了可能。然而,盈利模式仍是难题。To C AI公司还在用资金吸引用户,但如何赚钱,是个迫切问题。

国内C端对话产品,面临付费难题。与海外巨头相比,国内产品缺乏付费吸引力。尽管有尝试,如打赏功能和付费版本,但效果一般。同时,模型训练成本不断上升,有效现金流入对大模型厂商至关重要。

API调用市场,已经开始产生收入。C端和B端用户共存,但C端用户不需定制服务,可摊薄成本,形成规模效应。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产品中已成功,边际成本随用户增多而降低。

To B市场,国内厂商相对低调。OpenAI和Anthropic在B端市场表现强劲,而国内厂商还在探索。企业客户虽不带来爆炸性增长,但可提供稳定现金流。特别是金融、医疗等行业,对AI有极高需求。

定制化服务在B端市场成本高。中国市场B端用户需求繁琐,需要更多投入。数据不完善、质量差,增加了智能化设计的成本。非技术因素如政策、习惯等也影响这一过程。

数据资产敏感性,构成企业和模型厂商间的隔阂。企业注重数据隐私,共享数据迟缓。信任和合作是B端业务的前提,对初创企业是挑战。

智谱AI在B端市场取得成果,通过开放平台和本地部署方案,确保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应对定制化高成本,智谱努力与客户达成共识,通过微调和深度学习快速获得行业能力。

To B和To C相辅相成,B端业务保证规模化收入,C端目标是培育颠覆性应用。但智谱AI的路径,其他厂商难以复制。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得后来者面临更多挑战。

大模型公司共同目标是提升基础能力,无论是B端合作还是C端应用,都朝向更强的通用人工智能。但如何在用户增长和模型能力进步中找到可持续经营模式,是行业持续面临的问题。

消费者可期待更多创新AI应用,专业工作者将从AI获得更多辅助。投资者需关注公司在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用户增长上的突破。

To B or To C,没有标准答案。在用户增长和模型能力进步中寻找商业化变现方式,是每个大模型厂商需持续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