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读这本书?
年初听了电扶梯走左边Podcast的一期节目,主持人用大白话把区块链讲给妈妈听,甚至让她能反过来复述原理。这让我意识到,复杂的知识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传递。但当我开始自己研究时,却被“币圈一天,人间十年”的信息洪流淹没了。直到遇见《加密货币圣经》,才终于理清头绪。

这本书讲什么?
作者安東尼·路易斯(Antony Lewis)既有传统金融背景,又深耕区块链行业。他从货币的本质切入,对比特币、以太坊等技术原理做了清晰解读。更难得的是,他既不过度吹捧,也不盲目否定,而是客观分析加密货币的优劣与风险。

书里内容很广,我挑三个关键点分享:

1. 比特币的意义:抵抗审查的“数字现金”
传统金融中,银行用集中式账本管理你的资产,交易必须通过第三方机构。而比特币的分布式账本(区块链)由全球上万台独立电脑共同验证交易,无需中介。

优点:账户不受审查、冻结或追踪。
缺点:一旦被盗,基本无法追回。

这种“去中介化”的特性,对法治国家可能无关紧要,但对极权国家的弱势群体(如异见者、少数族群)至关重要。比特币的划时代意义,正是提供了一种抗审查的价值转移方式

2. 比特币不是货币,而是“数字资产”
货币需满足三个条件:交易媒介、储存价值、记账单位。但比特币在这三方面都很糟糕:

  • 交易媒介:接受它的商家极少。
  • 储存价值:价格波动剧烈。
  • 记账单位:没人用它标价。

若把它看作“数字黄金”或加密资产,反而更合理——它有交易功能,也具备升值潜力,但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货币。

3. 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真相
许多人认为比特币完全分散、不可篡改,但事实更复杂:

  • 挖矿集中:中国曾垄断超50%算力和80%矿机生产(2021年后禁止)。
  • 持有集中:90%价值可能由不到1%的账户掌控。
  • 可被攻击:若某团体控制51%算力,就能篡改区块链(小币种更易受害)。

读完后的思考
书封说“关于加密货币,你只需要这一本”,我只同意一半。它确实是最佳的入门指南,400页内容扎实且易读,但币圈变化太快,后续仍需持续学习。

就像学投资要先懂历史与风险一样,这本书帮我建立了分辨信号与噪音的能力。作者说得好:“别被媒体牵着走,深挖项目本身的价值。”面对加密世界,我的态度是:学习而非抗拒,理解而非驳斥